如何解决镀铬棒上的镀铬层出现结合力不良的现象?
1、通过加强去油或者是去膜处理来进行提高镀铬棒上的镀铬层的结合力。
2、可以在镀铬棒进行电镀前,通过浸稀盐酸或者硫酸来增强镀铬层结合力。
3、对经过镀铬后的镀铬棒,进行除氢处理也可以有效地减小铬层脆性,提高镀铬层的结合力。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其材料的不同来确定温度。
4、采用阳极(反电)处理,然后进行大电流冲击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镀铬棒镀铬层的结合力。因为反电处理可以除去零件表面的氧化物,精密活塞杆加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处理时阳极的电流密度应为30~35A/dm2,时间主要视零件大小而定,温度则要与正镀时相同。
减振器活塞杆采用表面镀硬铬工艺,以提高连杆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由于铬极易在连杆表面形成钝化膜,精密活塞杆用密封件,可大大改善减振器活塞杆的耐蚀性能。镀铬层与其他金属镀层不同,为微裂纹结构。微裂纹对耐蚀性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镀铬层有一定数量的微裂纹,在汽车减振器服役时可储存少量的减振液,避免了“干摩擦”,精密活塞杆表面处理,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精密活塞杆,由于裂纹边缘的活性较强,在电化学腐蚀时成为腐蚀介质的储存场所。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还会产生腐蚀疲劳,加快了镀层的腐蚀速度,并且改变了镀铬层和基体(35号碳素结构钢)的电位次序,加快了基体的腐蚀。因此镀铬层微裂纹对活塞杆耐蚀性能的好坏有重要的影响,而微裂纹数量、分布及其表面缺陷与连杆的电镀工艺以及镀前处理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原因致活塞杆出现针孔
许多朋友都发现在使用活塞杆时会产生针孔,但是却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下面就有小编给大家来说说活塞杆上出现针孔的原因。
针孔是从镀层表面直至底层覆盖层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它大多是气体(氢气)在镀件表面上停留而造成的。针孔也可能由基体金属上的凹坑所引起的。因此,活塞杆针孔产生的原因较复杂。
1、活塞杆基体材料的金相组织不均匀或者是内应力消除不够,电镀时这些部位镀不上铬,形成针孔。这种针孔,镀层呈开裂式,针孔的分布常是不规则的。
2、镀件表面的油污没有彻底清洗干净,活塞杆电镀时有油污的地方不导电或导电性差,在这些部位上气体容易停留而产生针孔。这种因素形成的针孔是局部密集而且无规则。
3、活塞杆电镀前镀件上有深度锈斑,特别是夏季,气候潮湿,镀件很容易生锈,这种带锈的镀件进行电镀时,由于有锈的地方不导电,导致产生针孔。